網絡暴力致使網絡空間戾氣橫行,有的造成他人“社會性死亡”,更有甚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為進一步提升網絡暴力治理成效,有效維護公民權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9月25日聯合發布《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依法嚴懲網絡暴力違法犯罪。
“依法嚴懲網絡暴力犯罪,關鍵在于要根據網絡侮辱、誹謗的特點,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標準,暢通刑事追訴程序,為網暴被害人及時提供有效法律救濟,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人格權利受到保護、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弊罡叻ㄑ芯渴腋敝魅沃芗雍1硎,《意見》的公布施行對于進一步提升網絡暴力治理成效,有效維護公民權益,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涉及十個方面
《意見》共20條,涉及十個方面,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適用和政策把握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
《意見》明確網絡暴力的罪名適用規則。具體而言,在信息網絡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以侮辱罪、誹謗罪定罪處罰;組織“人肉搜索”,違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數人發布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此外,對借網絡暴力事件實施的惡意營銷炒作行為,可以適用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對所發現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行為,可以適用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
此外,《意見》要求切實矯正“法不責眾”的錯誤傾向。要重點打擊惡意發起者、組織者、惡意推波助瀾者以及屢教不改者!兑庖姟吠瑫r規定,具有針對未成年人、殘疾人實施網絡暴力,組織“水軍”“打手”等實施網絡暴力,編造“涉性”話題侵害他人人格尊嚴,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布違法信息,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發起、組織網絡暴力等情形的,依法從重處罰。
在依法支持針對網絡暴力的民事維權方面,《意見》規定,針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行為,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受害人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權利人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申請,依法作出人格權侵害禁令。
矯正“法不責眾”
《意見》如何確保其充分發揮有效治理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作用?“確保相關規定既于法有據又務實管用,能夠依法有效治理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是我們研究制定《意見》所力求達到的目標。為此,在起草過程中,我們確立了從明確法律責任、明確政策要求、重視訴源治理三方面多管齊下的總體思路!睂Υ,周加海表示。
據周加海介紹,首先是明確各種網絡暴力行為的法律責任。在法律層面,網絡暴力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違法犯罪類型,而是包括多種性質不同的違法犯罪!兑庖姟犯鶕嘘P法律規定,結合網絡暴力的不同表現,對各種網絡暴力行為的性質認定和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具體包括侮辱、誹謗、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非法利用信息網絡、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等。既為執法辦案實踐提供具體指引,又為在網絡空間發布信息明確行為邊界;既震懾違法犯罪,又引導廣大網民自覺守法。
“強調依法嚴懲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敝芗雍1硎,網絡暴力不僅侵害他人的人格權益,也污染、毒害網絡生態,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為此,《意見》明確規定,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要體現從嚴懲治精神,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網絡暴力事件往往參與者眾,責任認定和區分較為困難,“法不責眾”的現象客觀存在!盀榇,《意見》特別強調,要堅持嚴格執法司法,依法嚴肅追究網暴者的法律責任,切實矯正‘法不責眾’的錯誤傾向!
此外,周加海還介紹說,在重視訴源治理方面,要求能動履職、“懲”“治”結合。
暢通訴訟程序
有效懲治網絡暴力犯罪關鍵在于明確法律適用標準,暢通刑事追訴程序。為此,《意見》對網絡侮辱、誹謗案件適用公訴程序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這是《意見》的重點內容之一!兑庖姟吩诘谌糠帧畷惩ㄔV訟程序,及時提供有效法律救濟’用多個條文對網絡侮辱、誹謗案件的公訴標準和程序適用問題作了規定!敝芗雍=庾x稱,進一步明確網絡侮辱、誹謗的公訴標準,是落實刑法規定、依法懲治網絡暴力的現實需要、迫切需要。
與傳統的侮辱、誹謗相比,網絡侮辱、誹謗有很大變化。一方面,由于網絡的群體性,網絡暴力的危害通常要遠遠大于傳統的侮辱、誹謗;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匿名性,被害人常常又無法自行取證維權,以致不少網絡暴力事件最終陷入“法不責眾”、不了了之的結局。被網暴者遭受嚴重侵害,甚至付出生命代價,“按鍵傷人”甚至“按鍵殺人”的網暴者卻沒有受到應有追究。
“這樣的狀況必須改變!”周加海特別指出,“適應網絡時代形勢變化,進一步明確侮辱罪、誹謗罪的公訴標準,讓網暴者受到制裁、付出代價,為被害人討回公道、伸張正義,回應社會關切、凈化網絡生態,是法律的應有功能,是司法的應盡職責!
針對網絡暴力特點,《意見》對網絡侮辱、誹謗“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應當適用公訴程序的標準作了進一步明確,周加海表示,這其中包括四項具體情形和一個兜底項。
具體來看,四項具體情形包括: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社會影響惡劣的;隨意以普通公眾為侵害對象,相關信息在網絡上大范圍傳播,引發大量低俗、惡意評論,嚴重破壞網絡秩序,社會影響惡劣的;侮辱、誹謗多人或者多次散布侮辱、誹謗信息,社會影響惡劣的;組織、指使人員在多個網絡平臺大量散布侮辱、誹謗信息,社會影響惡劣的。
嚴打反映強烈案件
“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嚴厲打擊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正常網絡秩序!睋膊糠ㄖ凭指本珠L孫萍介紹,公安部高度重視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打擊治理工作。
以今年工作為例,依托“凈網2023”專項行動和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發起打擊網絡暴力違法犯罪集群戰役,針對人身攻擊、造謠傳謠、“人肉搜索”等突出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行為,以及幕后網暴“黑手”“推手”,持續強化線索發現和打擊懲處,查處了網暴“湖北武漢被撞小學生媽媽”案、江蘇無錫章某雇傭“網絡水軍”網暴他人案等一批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機關在今年“夏季行動”期間抓獲涉嫌網絡暴力犯罪嫌疑人35人、行政處罰57人、批評教育472人。
《意見》發布后,公安機關如何進一步加大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維護好公民合法權益和正常網絡秩序?對此,孫萍表示,公安部將嚴格執行《意見》規定,進一步依法嚴厲打擊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行為。
孫萍介紹說,對公民向公安機關報案、控告或者舉報的網絡暴力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公安機關將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經審查認為符合公訴條件的,依法及時立案偵查。
“我們將繼續依托‘凈網2023’專項行動和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依法重點打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暴力案件,特別是針對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編造‘涉性’話題侵害他人人格尊嚴,或者利用‘深度合成’技術、組織‘水軍’‘打手’實施的案件,以及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殺等惡劣社會影響的案件,切實矯正‘法不責眾’的錯誤傾向,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睂O萍表示。
“同時,公安部門將切實落實協助取證的法律規定,還將積極促進網絡暴力綜合治理!睂O萍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卓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