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排隊一個月還沒貨的華為Mate60,在運營商手里“出圈了”。10月16日,中國移動(600941.SH,股價103.42元,市值22119.17億元)采購120萬臺華為Mate60系列手機的消息引發熱議。搶不到的“遙遙領先”在運營商手里怎么賣?10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多家帶有華為Mate60宣傳信息的中國電信(601728.SH,股價6.11元,市值5591億元)、中國移動營業廳后發現,缺貨是普遍現象,而營業廳的銷售模式可謂五花八門。
在北京五環外的某電信營業廳內,預約5臺以上就可走團購模式,縮減到貨周期,但也需與預約單臺的用戶一樣綁定為期兩年的套餐,單月月租在149元至419元之間,同時還需提前預存1200元至5280元不等的話費,可享受與預存話費等值的購機優惠。不愿被套餐綁定的李國強(化名)選擇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內支付了1000元“押金”。然而,即便較公開價格多支付了1000元,營業廳也不敢為屆時到貨的一定是非定制機“打包票”。
華為Mate60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有移動營業廳溢價1000元銷售
“現在華為都生產多少臺了,還是不夠,加一千塊都沒貨!
北京昌平區某中國移動營業廳里,李國強一邊聽工作人員介紹,一邊翻來覆去地摸著店內的模型機,猶豫再三后又支付了500元的“押金”。算上此前繳納的500元,為拿到華為Mate60系列手機的“入場券”,他已在這家營業廳里支付了1000元“押金”。手機到貨后,李國強還需按照原價再支付6999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據為李國強預訂手機的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加價千元的報價也還較網絡渠道便宜小一千元。
自華為Mate60系列機型“突襲”發售以來,供不應求成為各渠道的普遍現象。定鬧鐘在官網屢次搶貨失敗、線下門店預訂一月仍無消息的消費者,開始嘗試更多途徑。
與他們不同的是,李國強雖也使用智能手機,但對網絡搶購、線上黃牛代購等一竅不通;在華為線下門店登記了一個多月仍未獲得“購機號碼牌”后,急于換機的他決定前往離家近,工作人員也熟悉的運營商營業廳碰碰運氣。
談及加價銷售是否被允許,上述工作人員直言:“說實話,加價銷售我們還不愿意賣,F在是不讓加價,但從網上買(也)都是要加價的。本來就沒有貨,如果我原價賣了,你(消費者)轉手就賣出去,這到哪說理去!
那么,繳納了一千元的“押金”就能立馬提貨?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北京范圍內的移動營業廳或門店基本均處于“貨到就發走”的狀態,但到貨周期無法確定,不過到貨會第一時間電話通知繳納“押金”的客戶。
需要強調的是,據《證券時報》報道,本次中國移動采購的120萬臺訂單為中國移動定制版(權益版)代理采購。業內人士透露,此前的定制機常見模式為在手機內植入一些無法刪除的運營商生態軟件,再銷售給顧客,定制機和原裝機差別不大。
10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微信咨詢中國移動方面,但截至發稿未有回復。
上述工作人員透露,通常若某一款新機型有定制機,移動都會提前告知營業廳,目前尚未收到通知,且已很久未見定制機產品。不過,由于目前新品尚未到貨查驗,無法保證最終拿貨的機型是否為定制。
按照工作人員提供的查詢方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李國強目前使用的Vivo X21A也是定制機。據他介紹,該款手機是其此前在其他營業廳購買的,不過彼時銷售員并未介紹是定制機。
電信出售Mate60需綁定兩年套餐
最低月租149元
除了移動營業廳,購機心切的李國強還咨詢了中國電信營業廳,被告知要綁定套餐才能購買?紤]到平時使用的套餐與綁定套餐的差價較大,李國強放棄了這一渠道。
10月17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北京五環外一家放置著“華為Mate60系列購機優惠”宣傳牌的中國電信營業廳,咨詢系列機型的備貨量及具體購買要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店內也無現貨,消費者可先預訂排隊,目前預訂到貨周期在兩周以內,5單以上團購到貨周期更快。店內機型為原裝機(非定制),但購買華為Mate60系列產品需綁定固定通訊套餐,合約期為兩年,兩年內不得變更。
電信營業廳購買華為Mate60系列手機可選擇的套餐種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根據現場工作人員展示的套餐明細,其中最低檔套餐資費為149元/月,內含30G全國流量及500分鐘語音、兩張副卡;最高檔為419元/月,內含150G全國流量及2000分鐘語音及兩張副卡。辦理上述套餐需新開通一張電信卡或攜號轉網其余運營商電話卡(SIM卡)。
不過,單單綁定了套餐仍不能在這里購買到華為Mate60系列手機,還需提前預存1200元至5280元不等的話費,預存話費以每月“贈費”的形式在兩年內返還給消費者,同時可享受與預存金額相應的購機直降優惠。
以營業廳推出的Mate60系列“專供套餐”為例,消費者每月套餐資費為319元,需提前預存4800元話費,兩年內每月返還200元;購機時可在實際價格上減少4800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Mate60 Pro的衛星通話是讓不少消費者眼前一亮的“黑科技”。作為全球首家實現地面蜂窩網絡業務與衛星網絡業務融合一體運營的電信公司,中國電信銷售該系列機型時,還有“手機直連衛星業務”的套餐做賣點。
至于資費,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僅電信卡支持該功能,衛星通話業務資費標準為每月10元基礎開通功能費,在此基礎上撥打內地及港澳臺電話9元/每分鐘;國際長途20元/每分鐘;國際衛星電話50元/每分鐘;國內接聽9元/每分鐘;發送衛星短信5元/條,接收免費。
借Mate60系列回歸
華為2024年出貨目標超6000萬臺
一直以來,運營商都是手機廠商的銷售渠道之一。而此次之所以引起全網關注,一是Mate60系列購買難度確實不小,不少消費者定點搶購仍舊無果,認為批量訂單會加大個人搶購難度;二是此次中國移動公布采購的數量不在少數。
根據中國移動采購與招標網信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近日從華為終端有限公司采購華為Mate60權益版等5款手機,需求數量為120萬臺。該公告發布時間為10月12日,公告有效期為3天,截至發稿有效期已過。
以Mate60系列中的最低起售價5499元/臺計算,120萬臺手機貨值約為66億元。
受供應鏈危機影響,華為手機曾從世界第二一度跌至“others(其他)”行列。市場研究公司IDC數據也顯示,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2.4億部(排名世界第二),其中Mate+P系列達近7500萬臺,Nova系列達近3000萬臺。
到了2022年,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僅為3000余萬臺(Mate+P系列約880萬臺、Nova系列約1490萬臺);今年一季度,華為以675萬部的出貨量擠進全球前十,但市占率僅為2.5%。
在此背景下,除了搶購熱潮,此次華為憑借手機回歸引起的討論和猜測多在市場端。
根據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數據,華為Mate60 Pro下半年出貨計劃已提升約20%至550萬~600萬部;發售12個月后的累計出貨量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排除潛在非商業風險下,受益于Mate60 Pro需求與市場影響力,華為手機2023年出貨量將同比增長約65%至3800萬部。展望2024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可望將至少達到6000萬部。供應鏈人士及券商分析師也認為,業內傳出的“華為目標在2024年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可能性很大,與市場預期相符。
記者|楊卉
編輯|王月龍 張海妮 杜恒峰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