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現在都孕育著未來,未來的一切都生長于昨天。
10月17日,百度世界大會在北京永定河畔的首鋼園舉行。作為一年一會的科技盛會,今年百度世界大會的主題是“生成未來”。
這一主題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生成式AI加持下,未來世界將帶著源源不斷的生機,持續“生成”而出;二是,未來從此刻生成改變,這是一個原點。
未來憑何生成?大會上,李彥宏帶來了一份AI說明書。
說明書的首頁,是預言已久的文心大模型4.0。自2019年至今,文心大模型歷經迭代,在今年5月推出3.5版本,綜合能力超過ChatGPT,中文能力超越GPT-4,是中國最受矚目的、可與GPT-4一戰的種子選手。全新更新的文心大模型4.0,在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四大能力上均有進步。
大模型只是地基,不能直接生成世界。在文心大模型4.0基礎上,百度帶來十余項AI原生應用。從個人辦公到商業智能,從生產力工具到智能出行方案,很多看似熟悉的應用的底層邏輯,都在注入AI后發生改變。這并非移動應用跨入AI時代時的必要升級,而更像是重塑后的新生。
預言未來的最好方式,是創造它。十年前的昨日,百度便開始在深度學習布局,十年后的今日,百度正在為每個普通人推開生成未來的大門。
作者 | 分淼
編輯 | 方遠
AI原生應用生態亮相:
從大模型卷到應用生態
大模型發展至今,從ChatGPT橫空出世時的火爆,到如今鮮少有人提起,一直有個問題懸而未決:對于普通人而言,AI和我有什么關系?
人們想不通這一點,于是大模型成了茶余飯后的談資,GPT淪為網友玩梗調戲的電子寵物,大模型的使命與價值,在數月之內就被消解得一干二凈。
2023年百度大會開幕視頻,便給出了答案:生成未來,從每一個用戶輸入的關鍵詞生成而出。
從輸入關鍵詞到改變世界,中間的橋梁,就是大模型。
此次全新推出的文心大模型4.0,在理解、生成、邏輯、記憶四大能力上均有明顯的提升,其中邏輯提升幅度,是理解的3倍,記憶提升幅度是理解的2倍。發布會上,李彥宏分別用購房咨詢、汽車營銷、數學解題、小說創作和藥物咨詢等生活場景,全維度展示了文心大模型的能力升級。
這四大能力,是AI原生應用賴以生存的基礎。半年前的文心大模型3.5,綜合能力只能與初期的ChatGPT比肩,而文心大模型4.0的綜合能力已堪比最新的GPT-4,足以為移動時代的傳統應用,帶來重構的想象空間。
在十余項原生應用中,最令人期待的無疑是百度搜索。李彥宏用三個詞來介紹這個全新的搜索引擎:極致滿足、推薦激發、多輪交互。
極致滿足,意味著百度搜索可精準理解提問背后的深層意圖,給出最佳答案;推薦激發,是用戶在獲取到目標答案后,還會給到AI推薦的個性化內容流,拓展更寬廣視野;多輪交互,則意味著搜索會與用戶多輪問答,明確需求,提供更豐富的答案。
如果說搜索是傳統應用的重構,那GBI則是一個從零打造的生成式應用。BI軟件始終是企業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的關鍵工具,但傳統軟件在數據分析、使用方法和指標覆蓋上,都有所不足,也具有一些使用門檻。
百度GBI的解決方案很直接:使用者用自然語言問出問題,得到答案。哪怕是非專業人員,都可以通過對話交互實現數據統計。同時,百度GBI連接各行業數據,還支持注入專業知識與復雜計算邏輯,適配不同行業需求,提升決策效率。
用李彥宏的話說,“企業競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
除此以外,百度世界大會上,還有諸多生成式應用的亮相。比如智能工作平臺“如流”,重塑工作模式及流程;國內首個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的插件開發平臺“靈境”,通過提示詞便可在5-10分鐘完成開發;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是全球首個一站式的企業級大模型生產平臺,可供企業打造自己的AI原生應用。
同時,不少老朋友也以全新面孔相見。百度文庫,重構為一站式智能文檔平臺,可一鍵成文,也可一鍵PPT;百度網盤云一朵,重構為個人云助理,可快速在網盤查找內容,也可10秒總結提煉文章要點;百度輸入法重構為AI創作工具,輔助用戶全場景創作,百度地圖重構為可自然語言交互的出行向導,滿足更多出行需求,而非簡單地指路導航。
無人駕駛領域,百度Apollo L4級自動駕駛安全運營測試里程累計已超7000萬公里,擁有自動駕駛專利族超4800件,其中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族數全球第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已在武漢運營。
回到開篇的問題,“對于普通人而言,AI和我有什么關系”。這一屆百度世界大會,帶來了一個繁榮的AI原生應用生態,讓所有人看到生成未來的樣子。
但這僅僅是一個雛形,未來的書寫者并不是百度。李彥宏要告訴人們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一個關鍵詞開始,塑造AI時代的未來。
AI發展背后思潮之變:
從人機大戰到服務于人
本質上講,如今AI創新發展的理念,和之前相比已經有巨大的差別。
人們總在思考AI的智慧程度,究竟能有多高。1997年,IBM超級電腦深藍與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大戰,給出一個直觀的答案。
但人們還不服輸,認為圍棋是人類智力游戲的殿堂,絕非AI可以擅入。2016年,谷歌阿爾法狗一戰成名,令很多人垂頭喪氣。他們不得不承認,AI比人更強。
作為落敗者之一,柯潔也認為圍棋已死。不過圍棋之死不在于人類頂尖棋手被AI打敗,而是人類棋手主動研究AI的棋路,放棄對傳統圍棋的堅守。
彼時人們對待AI的態度,還是競爭關系,是A替代B的邏輯。
這并不是技術發展的方向。AI不必成為人類,人類無需與AI競爭,否則再先進的技術也只能為人們提供似乎于羅馬斗獸場的觀賞體驗,無非是娛樂消遣,飯后談資。
直到ChatGPT出現,人們對其最多的應用,還停留在玩腦筋急轉彎,做數學題,和破解“父母結婚我為什么不在”這樣的倫理迷宮。
人們在旁觀,而非使用。
這也并非饒彎路,深藍讓人們看到AI的可能性,阿爾法狗激發人們對AI的想象空間,ChatGPT堅定了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信心。
百度在發展大模型的同時,打造AI原生應用生態,找到了技術的正確發展方向。在其背后,是技術發展理念的迭代:打造“為人所用”的AI。
此時此刻,正是AI原生應用生態誕生的契機。
2012年,百度的產品經理們收到了李彥宏的一封郵件,鼓勵他們跟進AI發展趨勢。次年,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成立,李彥宏出任院長。隨后幾年,百度廣招技術人才,擴充人工智能團隊,成為國內互聯網的AI黃埔軍校。
長達十余年的前瞻布局,并非一件易事。技術革新是一段向下扎根的過程,很難短期看到效益。人們如同在掘金隧道中摸黑前行,或許下一鍬便能挖到金礦,但大多數人都選擇掉頭返回,以免更大損失。
未知的黑暗中,百度是那個堅持前行的人。據統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連續 8 年在「兩會」提交13份 AI 相關提案。僅 2016 年,李彥宏在公開場合提到“人工智能/AI”500 多次。2017-2019 三年,李彥宏作了 40 次演講共計 15 萬字,均涉及 AI。
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到“技術爆炸”理論,當人們的認知水平變化,技術將在短時間內迎來極快加速度。李彥宏和百度在做的事,就是在構筑支撐AI時代的認知地基。
如今,正是AI應用“技術爆炸”契機所在。當技術、認知、資金、人才等一切條件成熟之后,AI原生應用將在短時間內,輻射各行各業,覆蓋人們生活。
這一發展窗口,百度沒有錯過。
此次百度世界大會,李彥宏帶來了“生成未來”的說明書,包括全新升級的大模型“文心大模型4.0”,以及十余個AI原生應用,覆蓋了商業分析、智能辦公、開發創造、無人出行等重點賽道。這代表了某種態度:在百度看來,下一個AI時代從此改變。
回歸到企業層面,這樣的選擇也是明智的。在此之前,AI技術發展始終靠傳統業務輸血,導致研發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持續。而百度AI原生應用生態,則在讓AI有所發揮的同時,保證一定商業盈利的空間。
只有技術能夠創造價值,才能為后續發展帶來新的燃料,形成健康的循環。這一點上,百度為所有投身大模型的企業提供了解題思路。
改變世界的奇點時刻:
從個人計算機到個人AI
很多人都認可,屬于AI的技術奇點時刻離我們并不遠了。而人們很難說,應用的普及或者理念的革新,哪個才能標記奇點時刻的到來。
回顧信息時代的奇點時刻,其特殊之處在于:技術權利對于普通人的下放。
1968年9月的某一天,舊金山公民中心布魯克斯大廳舉行了一場發布會,觀眾是1000多名聚集在硅谷的嬉皮士、思想家,和計算機教授。
一千人共同矚目的舞臺上,有一塊巨大屏幕,呈現著人類歷史上第一個Demo,被譽為所有演示之母(the Mother of All Demos)。
在這則Demo中,人們看見了一個小小的光點,“鼠標”。
在鼠標的指引下,人們看到這臺名為NLS的終端可以做哪些事:選擇輪廓,點擊超文本,展示圖形,甚至進行視頻通話。
當時人們對于計算機的認知,還停留在用紙片打孔來記錄信息。這套全新操作系統的震撼程度,無異于一個騎馬的人,看到裝著四個轱轆的汽車從身邊飛馳而過。
一名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十分震驚,“我無法讓自己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眴滩妓挂苍谀菆霭l布會上,“這將讓我們遠遠超出了我們固有的能力!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未來即將改變,但所有人的疑惑都是,“我該怎么做?”
接踵而至的70年代,是屬于個人計算機的新時代。在此之前,計算機技術隸屬軍方,服務于冷戰。為區別于此前的計算機,人們將全新民用終端稱為“Personal Computer”,即“個人計算機”,其縮寫“PC”一直沿用至今。
那場發布會的意義,并非在于鼠標的公開亮相,也不在于視頻通話的實現,更多在于,將技術能力下放給所有普通人,讓每一個人,成為技術發展的參與者。
“個人”這兩個字,是技術時代的劃分,也是對計算機概念的重塑。
當個人計算機普及,人們就有了給計算機命名的權利,域名由此而來;當不同地區的電腦通過域名連接,萬維網創立,互聯網迎來爆發式發展。
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學和人工智能專家約瑟夫·利克萊德,參與了互聯網初期架構的設計。他在自傳《夢想機器》中寫道:
個人電腦還要過十多年才從硅谷的車庫中誕生;整整三十年后,互聯網才在上世紀90年代爆發!坝嬎銠C”這個詞仍然有一種不祥的意味,讓人聯想到一個巨大的、令人生畏的設備,它隱藏在一個燈火通明、有空調的地下室里,無情地為一些大型機構處理穿孔卡片。
然而,坐在麥克納馬拉五角大樓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里,一個安靜的人已經在計劃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將永遠改變人們對計算機的認知方式。不知怎么的,那個辦公室的主人...看到了一個未來,在這個未來,計算機將賦予個人權力,而不是強迫他們墨守成規。
他幾乎是唯一一個堅信計算機不僅可以成為超快的計算機器,還可以成為令人快樂的機器:工具將成為新的表達媒介、創造力的靈感以及通向廣闊的在線信息世界的大門。
如今的我們,正如同那天走出布魯克斯大廳的觀眾,我們已經站在未來面前,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或許,這才是百度發布AI原生應用生態的歷史意義:為每一個普通人,推開那扇厚重的門。
?轉載、合作、線索提供等,歡迎后臺聯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未來商業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